你就是我心中的棉花糖,甜蜜的梦想。彼此牵起的双手,谁都不要放。去眺望,在远方,悉数快乐和希望,展开翅膀,我们自由飞翔。
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给妻的电话里,平实稳重的妻突然换了彩铃,让在铃声中等待的自己有一种踩在棉花中等待的感觉。
说来自己也不相信,人生四十,到现在还没有吃过棉花糖,不过想来应该是甜甜的吧。 只不过记忆中的自己好像十分喜欢,特别是那种柔柔地,云丝一般的感觉。
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棉花糖时,觉得真是无比的神奇。童年的自己怎么样也想不明白,一个不起眼的锅子里为什么会不时有淡淡的云丝飘出来,于是怀疑锅底是不是有一个王母娘娘的织女在织着美丽的云彩,以至产生一种打破黑锅看织女的冲动。
2011年,当自己再次在幼儿园的门口看到棉花糖的时候,已经是为人夫为人父的中年汉子了。走在幼儿园的操场上面,目送着已经长大的女儿摇摇摆摆地独自走向大楼,耳边忽然响起了《棉花糖》的乐曲。习惯了听带着歌词的至上励合的声音,陡然之下,却是无法反应出来这熟悉的旋律到底是什么歌曲。感觉自己就是真的从地球的另一端穿了过来,丢掉了人生的十二个小时,以至思维出现了断层,苦苦地从回忆中寻找着失去的记忆。
人总是这样,对于那些非常熟悉,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物常常不知道珍惜,等到失去的时候才会感到痛苦成分。记得去年妻去上海出差的时候,忘记了带手机充电器,连着2天也没有给家里打电话。父母非常焦急,张罗着要找她的单位打电话,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。安慰父母之余,自然是马上打妻的手机,没有听到熟悉的棉花糖,只是一个机械的女声在重复着:“你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”。
无法具体说出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,当你已经习惯每天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,突然却无法继续的时候。每天在打着同样的电话,听着说着那些重复的“你好吗,今天怎么样,很好,你呢”的话的时候,当时也许会觉得没有营养,有时还会觉得有一点啰嗦,当你想在继续啰嗦却发现电话无法接通的时候,当你突然心急恨不得飞奔现场查个究竟时,却发现自己只能呆在万里之外的地球另一端无奈地等待的时候,那一刻,只是好想听到《棉花糖》。
比一个人着急更糟糕的就是几个人一起着急。性急的父母还把焦虑传递给了岳父母,自己只能一边安慰着两边的老人一边想办法联系妻的同事。人生的无奈一般就是如此,我们喜欢对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着急,明知没有什么用处,但还是加油使劲地拼命担心。特别是我们亲爱的老家长大人们,一面不停地叨叨着各种最恶劣的情况,一面又在祈愿着任何事情不要发生,另外在附送上埋怨的胡椒面。
仔细想想,可能这也是感情的魅力吧。相对于理智而言,感情就是那个任性的小孩,没有逻辑可讲。无论你在外面吃的什么样的山珍海味,父母总希望你再多吃一口他们熬的白粥,看着你吃的干干净净,于是他们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,这是亲情。明知自已家里有事也会陪着你把你的事情忙完,自己不能喝酒也会陪着你喝酒到天亮,这是友情。明明想你多陪她一会,却总是对你说,你去忙吧,不管多晚我给你开门,这是爱情。情没有对错,没有逻辑,只是一种因为喜欢而产生的执着,宽容而已。
无法形容当自己再次听到《棉花糖》的铃声再次响起的心情,很难想象经过漫长的等待,煎熬了很久的埋怨到了嘴巴里全都变成了一句句的问候。领导指示,平安就好,又何需废话。得,感情咱家的感情大纲是“君子之交淡如水,情到深处渐转淡”呀。
情是人生最重的滋味,淡是人生最浓的色彩。
棉花糖,好浓,好软,好甜也好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