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晶瀑布的法文名字叫La chute Montmorency,位于魁北克城13公里的地方,从83米的高山上奔流直下,呼啸着冲向平静的圣劳伦斯河。瀑布的流量并不是很大,但落差是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的1.5倍。1994年被列为魁北克的历史遗迹,政府先后修建了很多服务设施,上下山的缆车(11加元),沿悬崖蜿蜒而上的487级木头栈道,还有横跨瀑布的拉索桥。有趣的是,虽然投了这么多钱,这个著名景点是没有门票的(福利呀),只是你如果白天在这里停车的话,还是要交停车费的。可能是鉴于我三顾魁北克的热情吧,每次我来的时候,都没有收我的费用。前两次因为我来的比较晚,进山下停车场的时候,已经快收摊了(第二次还被关在了门里,学着“魁瓜”们翻墙出来的)。第三次终于在GPS的带领下找到了山上,却发现因为大雪的原因,停车场已经不对外开放了。幸亏一个朋友带着把车停到了银行旁边,得,又免费了一把。只能说,人品呀!
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感觉,就是好多时候我们刻意地去一些有名的景点,往往收获还不如不经意的一瞥。在去往停车场的路上,走错路的我们开到了一条边路上,望着坐落在山坡上童话中的小木屋,俯视着顿失滔滔的圣劳伦斯河,不由感叹道,真是相约不如偶遇呀。
很是喜欢雪中的感觉,清新的空气,洁白的世界,呼吸时带出的白汽,轻轻地消失在远处的视线里。寒冷冻住了一切,连思维也凝固在了一起。天地苍茫,乾坤朗朗,什么都不用想,也不必想。
走过一座横跨两座山峰的拱桥,从桥面上看去,白雪的尽头直指一片黑松林。站在桥头,不禁想起了杨子荣的打虎上山。桥下是一个几十米深的大峡谷。从桥上往下看,可以清楚地看见有人正从山外沿着峡谷向里走,不由佩服这哥们的探险精神。
其实加拿大人的雪地装备非常齐全。比如雪地里行走的那种网鞋和雪撬。网鞋其实就是把鞋固定在一张比较大的网上,让压力平匀分布,实在是在雪地行走的利器。走过天桥,就看见一对老夫妻踏雪而来。平整的雪地一望无际,不由地让我迎着他们走了过去。殊不知别人可是戴了雪鞋的,结果没走几步,扑通一下就陷到雪地里去了。站在没过小腿的雪里,望着慢慢靠近的老人,不由得相视大笑。
从山顶往前望去,浩瀚的圣劳伦斯河已经不再流淌,硕大的冰原平铺在面前,卧波的长虹连接着两岸,构成一个巨大的H,不由想起毛爷爷写的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山舞银蛇,原驰腊象,余莽莽而失滔滔。
瀑布坐落在一个马蹄型的山谷里面,由于以前两次来过这里,依然记得漫山红遍时的情景。夏天的时候,山崖上一片葱绿,四周鲜花环绕,夜晚打着彩色的灯光,看着锦缎一样的流水披着琉璃从悬崖上飞跃而下,在水潭中化做蒸腾的雾气,真是“歘如飞电来,隐若白虹起。飞珠散轻霞,流沫沸穹石。”不知太白先生见到此景又该做出何等美丽的诗篇。
瀑布顶上的Manior Montmorency是一座典雅的历史建筑,建于1871年,维多利亚女王的父亲肯特公爵曾经在此居住。现在则是魁北克最好法国菜和魁北克菜餐厅,可承接25人到250人的宴会,每年七月,则是西班牙裔和法裔进行狂欢的场所。
冬天的瀑布更具有另外的风味。虽然室外温度已经有零下23度,但瀑布并没有完全冻住,周围的瀑布凝结成一层层的冰柱,只留下中间的一缕水流,从冰中顽强地流出,又一头冲进厚厚的冰里。如果你仔细观察,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,瀑布中央的水都有点发黄,我想可能是含硫的原因吧,让这水晶能够在最冷的极冬依然保持着驿动的心。站在瀑布的天桥上往下看,你会看见咆哮的瀑布把冰面冲出一个大坑,缤纷飘落的雪花默默地盖上了水面,再被水雾冲开,再继续轻轻地盖上。水不止,雪不停。
瀑布的底部并不因为大雪而显得冷清。水汽凝结后堆落成馒头状的雪丘,是玩平底雪橇的好去处。你可以看到成年人开着四个轮子的大雪地摩托,在冰面上追逐嬉戏。在硕大的冰川面前,几个勇士打好了攀索,拿着冰镐,正在征服这冬眠的玉龙。一对魁北克的青年,对我做了个鬼脸,从我面前翻越了不准攀爬的栏杆,搀扶着走下木头栈道,只留下笑声在水晶前清脆地飞扬。
年轻真好,连错误都可以美丽如斯。
2011,2010,2009年瀑布对比,白天不懂夜的黑
铁索桥横
一望无际,冬天已经来临,春天还会远吗
再来两张大桥的对比,秋天我可是看到彩虹了哟
来一张秀丽的远景,二龙戏珠也好,银河直落三千丈也好,反正我怎么样看都象是麻花辫子。
喜欢冰雪中的桥梁和瀑布。:)
谢谢,是很值得留恋的地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