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ie-Saint-Paul是一个典型的欧式风情的小镇,静静地躺在山脚下。浓重的白云像是打虎上山里面杨子荣的大棉帽子,俏皮地罩在小镇上面。透过白云的间隙中望去,依稀可以看到清澈的圣劳伦斯河水。
从138公路下来进了小镇,没有多远就是一个大型的公墓。虽然我也见过一些墓地,但现在也还是不知道西方的墓地有什么讲究。有在山上的,也有在平地的。里面有比较考究的,也有很简单的,只是不知有没有找风水先生看过。这个墓地的格局让我想起了八宝山,绿绿的草地,整齐的墓碑,只是没有八宝山那么挤。几束鲜花静静地陪在已经安息的人们那里,陵园的门灯很有意思,两个天使雕像怀抱光明,立在左右两边,难道是杨逍和范遥?仔细看了看,好像也符合男左女右的格局。左边有个大墓,虽然手里没有黑驴蹄子和糯米,金校尉还是上前看了一下。黑色的大理石中立着个白色汉白玉的雕像,可能也算是豪华大墓了,看来无论中外的人心都是相通的,不过只是表达方式和程度上有差异而已。
青山埋骨,白水绕魂。这么好的地方都是鬼子占了(不过本来也是他们的地方)。想想国内什么扁担山,八宝山样的,死人比活人还值钱,巴掌大的地方,够租房子住好几年了。在没有买保险之前,以为加拿大地广人稀,又是福利国家,政府管生管教育,也就是一个大家拿。结果听了保险大师一顿忽悠,上网再一查,发现加拿大的丧葬费其实还真是贵的可以,大约要4-5万元。如果再要一块
像样的墓地,那就更贵了。看来这个地方也是管生不管埋的,不管是天堂还是地狱都是生钱的好地方。没有钱的,也有把骨灰放在家里的,据说著名的张国焘同学因为没有钱治病,冻死在多伦多,三个儿子付不起丧葬费,还是蒋经国批了3500美元,才在1979年下的葬。至于什么浪漫的水葬之类,还是省省吧,那也不是一般人玩的起的。你想想,死了亲人本来就不好受,还让他们去扬灰挫骨的,不是添堵吗?还是随便找个地方甩了比较省事,就是煽情也没有人看。抬头看看中午12点的月亮,呵呵,自已先哭两声。
走过宁静的公墓群,看到的是一座小型的哥特式教堂。感觉这边的教堂功能还是很多的。到现在就我看到过的,教堂里可以进行演讲,举办钢琴比赛,可以结婚,可以进行进行葬礼,感觉就是一个多功能厅。不过也对,主是万能的嘛,阿门!其实在这边,不管是结婚还是葬礼,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秩序和安静。很多人在一起,程序一样很复杂,但真的很安静。特别是上次参加大老板的父亲的葬礼,没有人呼天抢地,亲友们一个个上前对家属进行慰问,轻轻的教堂音乐响着,鲜花环绕,唱诗班的低唱,让人感觉到死去的人们可能是真的去天堂了。我是第一次感觉到死亡也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,虽然感觉自已去地狱的可能性还是巨大地。
墓地的旁边是一个小的广场,广场上几个零星的金属做的几何雕塑。立在黄蓝相间的地面上,形成了一个简单的现代小品。抬起头看看天,大白天的一轮月亮挂在天空,难道是这里的天空太明亮了,还是自已产生了幻觉,不过有照片为证,俺站在这里就是与日月同辉呢。
走过艺术馆,走过邮局,看到一个据说是非常古老的建筑,可能有200多年了吧。欧洲风格的小屋现在是一个餐馆,民以食为天,无论国内国外,好吃的永远是一个无尽的话题。在国内的时候,好多人说西餐不好吃,其实过来了之后发现,那是自已没有吃到好吃的西餐,首先还是要银子充足才行。
明亮的天空,精致的小楼,飘舞的彩旗让我想起了丽江古城。看来好看的地方大都相似,难看的地方各有千秋。坐在M大叔店外的椅子上喝上一杯便宜咖啡,继续向362号公路出发是也。